20223生态环境部正式将微塑料、抗生素等四类污染物纳入新污染物,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20235月,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王艳华副教授课题组发表的关于水环境中微塑料与抗生素相互作用(分布、吸附和毒性)的论文入选全球高被引和热点论文。自论文在线发表以来至2023526日被引用80次,被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11.375)Water Research(13.4),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4.224),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6.744),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1.072), Applied Clay Science(5.907),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9.473),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0.753), Critical Review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1.75), Environmental Pollution(9.988)等期刊引用

 

该论文于202112月发表于生态环境领域权威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IF=11.375),以揭示微塑料和抗生素的环境归宿和风险。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王艳华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海洋大学赵建教授美国麻省大学Baoshan Xing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陕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王艳华指导的研究生杨艳妮、刘锐涵共同参与这项工作。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4509.

 

论文概述如下:微塑料与抗生素在在水生环境中普遍共存,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环境风险。文章探讨了微塑料和抗生素在全球水生环境中的存在情况,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吸附机制以及可能参与吸附的机理(下图),讨论了环境因素(pH、离子强度、DOM和矿物)、微塑料理化性质和老化对吸附的影响。微塑料通过吸附抗生素和破坏生物体内抗生素的代谢来增强其生物积累,但水生生物无法摄取的大尺寸微塑料会减少抗生素的生物积累。微塑料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吸附抗生素,或两者对同一生物靶点产生作用,会加剧或减缓抗生素的生物毒性。水生环境中的微塑料可富集抗生素抗性基因,其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增殖的影响途径包括促进/抑制抗生素抗性菌的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吸附抗生素而增加/减少抗生素与细菌的接触机会。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在吸附机制研究、微塑料老化探究、暴露实验条件、微塑料和环境介质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与建议。